一、強化法
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fā)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fā)生。例 如,一個學生不敢同老師講話,學習上遇到了疑難問題也沒有勇氣向教師求教,當他一旦敢于主動向教師請教,教師就要給予表揚,并耐心解答問題,如此反復,這個學生就能學會主 動向教師請教的行為方式。
二、系統(tǒng)脫敏法
系統(tǒng)脫敏法是指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huán)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可以在當事人身上 發(fā)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其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fā)生敏感反應。例如, 一個學生過分害怕貓,輔導老師可以讓他先看貓的照片,與他談論貓;再讓他遠遠觀看關在 籠中的貓,進一步讓他靠近籠中的貓;最后讓他摸貓、抱起貓,消除對貓的懼怕反應。
系統(tǒng)脫敏法的三個步驟
第一、進行全身放松訓練;
第二、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
第三、 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
三、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
認知療法的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認知有關。認知療法常采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
四、來訪者中心療法
來訪者中心療法,也稱為求助者中心療法,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由羅杰斯所倡導,這種咨詢方法認為任何人在正常情況下都有著積極的、奮發(f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無限的成長潛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理解自己并解決自己的問題,無需咨詢師進行直接干預,人能夠通過自我引導而成長。
五、理性—情緒療法(又稱:合理情緒療法)
ABC 理論是理性—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情緒是受他們對事件的知覺的影響, 這種影響不是取決于事件的本身,而是個體對事件的看法或他對自己所說的話所致,合理的 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wěn)定的情緒。人有許多非理性的觀念, 如: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關懷和體貼等。該理論強調認知的重要性。
不合理的觀念有三個特征:
1.絕對化: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關懷和體貼等;
2.過分概括: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它常常把“有時”、“某些” 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等。
3.糟糕至極:該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fā)生,那將是非??膳潞驮愀獾?。例如, “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
上一篇:教師心理調適的途徑和方法
下一篇:班主任對學生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