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產婦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孕產期心理方向 2019-10-24 09:41
孕產婦心理健康水平對孕產婦及胎兒健康都有重要影 響,有研究表明子宮血流量、早產、低體重兒、日益增多的剖腹 產均與孕產婦心理健康存在相關性[1]。關注孕產婦心理健康 的發(fā)展已經成為當今婦幼保健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焦慮 和抑郁是最為常見的 2種表現,研究表明國內孕 16周焦慮發(fā) 生率 10.8%,抑郁發(fā)生率 6.9%;孕 38~40 周時焦慮發(fā)生率 6.6%,抑郁發(fā)生率為 6.9%[2];也有研究認為產后焦慮的發(fā)生 率在 18%~28%之間[3]。本次研究以社區(qū)孕產婦為研究對 象,重點關注其心理特點,并與國內女性常模進行比較,分 析可能的心理問題,為開展有效的心理指導與預防提供理 論基礎。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 2011 年 1 月~2013 年 8 月我 院社區(qū)管轄范圍的 165 例孕產婦女性作為調查對象,對其 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者 29 人 (17.58%),大專學歷者 39 人(23.64%),中專或者高中學歷 者 62 人(37.58%),初中學歷者 32 人(19.40%),小學及以下 3 人(1.82%)。年齡在 22~40 周歲之間,平均年齡為 29.32± 10.36 歲。納入和排除標準:(1)樂于交流并同意參加本次 研究;(2)年齡在 22~40 歲之間;(3)無不良疾??;(4)家庭完 整、健康,近期無重大不良事件發(fā)生;(5)排除交流不暢,溝 通困難者。
2 調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量表對患者 的年齡、文化程度等對患者的人口學特征進行調查,采用癥狀 自評量表(SCL-90)[4]測量精神心理狀態(tài),量表共有 90 個項 目,用軀體化、恐怖、焦慮、敵對、偏執(zhí)等 10 個因子反應心理 狀態(tài)。
3 統計學分析:采用 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 意義。
4 結果:研究結果表明孕產婦心理健康與常規(guī)女性比較, 在軀體化(t=4.62,P<0.05)、人際關系(t=3.19, P<0.05)、抑郁 (t=8.75, P<0.05)、焦 慮 (t=4.36, P<0.05)、恐 怖 (t=2.74, P< 0.05)、精神性(t=3.28, P<0.05)等方面具有顯著不同。
討 論
孕產婦心理變化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家庭支 持、胎兒的性別、軀體的不良反應等等。孕產婦在妊娠期及產 后一段時間離開工作單位,與同事之間的聯系隔斷也可能影 響到其人際關系的構建和人員之間的交流。因此本次研究研 究結果認為孕產婦在軀體化、人際關系、焦慮、醫(yī)院、恐怖、精 神性等各個方面均存在問題,開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干 預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結論與國內外的研究結論是一 致的。
簡玉花[5]等人對高齡產婦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研究發(fā)現 于圍產期對首次分娩高齡孕產婦進行積極對癥干預,可以明 顯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吳程曦[6]等人對孕產婦的心理健康 狀況進行縱向研究,積極探索孕產婦心理變化特點及規(guī)律發(fā) 現,孕產婦的年齡、文化程度、內心擔憂胎兒健康等因素影響 到孕產婦的心理健康,同時構建社會-家庭等模式來關心孕產 婦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陳靜[7]等研究干預策略,對產前 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與常規(guī)組比較發(fā)現在抑郁的發(fā)生時間 和發(fā)生率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 胡娟[8]等人的研究結論也與此 一致。
隨著生理-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深入發(fā)展,關注孕產婦 的心理健康健康顯得尤為重要,為孕產婦提供有效的家庭護 理和人際關系支持,針對重點人群進行有效的關注能夠預防 和控制不良心理健康的發(fā)生。